跳到主要内容

基于Llama-3-8B的动态多角色交互式学术论文评审模型

更新时间:2025-08-12 16:21:05
预置模型/数据集使用超便捷高性能GPU卡学术论文动态评审存储钜惠LoRA微调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LM)在学术论文同行评审中的应用逐渐引起关注。现有LLM仅限于静态评论生成,未能捕捉真实评审的动态迭代和多角色交互特性。这种局限不仅削弱了模型对长语境信息的利用能力,也限制了其对评审质量与公平性的提升作用。与此同时,传统同行评审机制仍面临效率低下、潜在偏见和透明度不足等问题,亟需新的技术路径加以改进。这种需求催生了多轮、多角色、长语境驱动的交互式对话框架。

Llama-3-8B(微调后)是针对学术论文评审的多角色对话模型,通过用户输入的评审建议和角色设定(评审人、作者、决策者),生成符合角色特征的评审意见。该模型框架明确了评审人负责评估与反馈、作者负责澄清与修订、决策者负责综合判断的分工,并构建了清晰的交互逻辑。

前提条件

  • 用户已经获取LLaMA Factory Online平台账户和密码,如果需要帮助或尚未注册,可参考注册账户完成注册。
  • 当前账号的余额充裕,可满足模型微调服务的需要。点击可了解最新的活动费用信息,或前往充值,如需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

操作步骤

配置概览

配置参数配置项是否预置说明
模型Llama-3-8B经过指令微调,参数量约80亿 (8B),专为遵循指令和对话任务优化。
数据集训练:ICLR_2024
评估:iclr_test_data
维护对话历史、角色切换机制以及提示来确保对话符合预设的角色设定。
GPUH800*4(推荐)-H800**2(最少)。
微调方法lora-显著降低计算与存储成本,兼具高性能与部署灵活性。

资源消耗预览

时长

使用推荐资源(H800*4)进行微调时微调过程总时长约25min。

操作详情

LLaMA Factory Online支持通过实例模式和任务模式运行微调任务,不同模式下的微调/评估操作详情如下所示。

  1. 进入LLaMA-Factory Online平台,点击“控制台”,进入控制台后点击左侧导航栏的“模型微调”进入页面。

  2. 选择基础模型和数据集,进行参数配置。

    • 本实践使用平台内置的Llama-3-8B作为基础模型,数据集为平台内置的ICLR_2024
    • 资源配置。8B模型的微调最低1张H800A显卡即可运行,本实践卡数选择4卡。
    • 选择价格模式。本实践选择“极速尊享”,不同模式的计费说明参考计费说明
    • 开始训练。点击“开始训练”按钮,开始模型训练。

    开始微调

    提示

    配置模型与数据集后,系统将根据所需资源及其相关参数,动态预估任务运行时长及微调费用,您可在页面底部查看预估结果。

  3. 通过任务中心查看任务状态。 在左侧边栏选择”任务中心“,即可看到刚刚提交的任务。可以通过单击任务框,可查看任务的详细信息、超参数、训练追踪和日志。 开始微调 开始微调

  4. 任务完成后,模型自动保存在"文件管理->模型->output"文件夹中。可在"任务中心->基本信息->模型成果"处查看保存路径。

    开始微调

  5. 进行模型评估。 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模型评估”,进行评估训练配置。 微调模型选择上一步骤微调后的模型,评估数据集平台内置的测试集:iclr_test_data。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

    模型评估

  6. 可以在“任务中心->模型评估”下看到评估任务的运行状态。

    开始微调

    提示

    配置模型与数据集后,系统将根据所需资源及其相关参数,动态预估任务运行时长及微调费用,您可在页面底部查看预估结果。

  7. 点击swanapi图标,进入任务基本信息查看页面。用户可查看评估任务的基本信息、日志以及评估结果。

  8. 模型对话。

    • 点击左侧导航栏“模型对话”按钮进入模型对话页面。
    • 在微调模型处选择步骤3中显示的模型名称,如下图高亮①所示。点击开始右上角“开始对话”,跳出弹窗“LORA模型对话限时免费”,点击“开始对话”。
    • 在右侧配置栏的“System Prompt”处输入提示词,如下图高亮②所示。在输入框中输入问题(高亮③),点击发送(高亮④);在对话框中查看对话详情,如下图高亮⑤所示。 模型评估

总结

用户可通过LLaMA Factory Online平台预置的模型及数据集完成快速微调与效果验证。从上述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基于Llama3-8B模型,采用LoRA方法在ICLR_2024论文评审意见数据集上进行指令微调后, 模型展示出更强的学术批判性:提问更具针对性,内容更丰富,学术价值更高。

本实践为构建捕捉真实评审的动态迭代和多角色交互特性的评审大模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适用于学术论文评审、回复审稿意见或编辑根据审稿意见给出结论,使论文评审更加公平。 未来可在结构化评审建议、跨学科评审专家、个性化匹配等方面进一步提升。